首页 > 理论 > 理响塞上 正文

凝心聚力共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画卷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7期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组 发布时间: 2025-09-05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5-09-05 095336.png

宁夏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图为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第二十一届邻居节活动现场。 金花园社区供图

  今年9月是宁夏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宁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让塞上江南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

  深刻认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本内涵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一百多年来,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7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合力共进,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大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形式,是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键举措。这项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地方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历经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而深入地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截至2024年,我国已推出11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内涵不断深化,进一步增进了各族群众的相互了解、促进了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助推各族群众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全面把握宁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出发,将民族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宁夏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进各项工作,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全域统筹一盘棋,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推动各级各部门(单位)包括各民主党派深入学习研讨,持续提高站位,把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完善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民族工作、统战部门领导民族工作部门的体制机制,将民族团结纳入政治巡察、政治考察、政治督查和效能考核以及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刚性制度约束压实各方责任,推动民族团结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民生固本,持续夯实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宁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同时,宁夏坚持用足、用活、用好国家赋予民族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让各族群众真正享受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带来的政策红利,每年将7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每年实施一批民生计划,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做好“融心”大文章,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紧紧抓住文化认同这个民族团结的“根”与“魂”,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之中,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创新实施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四项工程”,形成共同价值追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夯实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思想基础。

  拓展“与共”新渠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宁夏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根本方向,围绕“六大建设”探索制定示范创建测评指标体系,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七进”活动,以“插花”方式安置各族生态移民群众,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率先在全国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县(区)全覆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加快推进,为民族团结注入了新活力。

  创新调解新机制,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坚持依法治国,用法治思维和制度来规范、协调民族关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宁夏颁布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动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定》,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深化拓展“枫桥经验”宁夏实践,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常态化开展民族领域风险排查,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案事件,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民族领域安全稳定,不断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争当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倡导者践行者维护者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当前,宁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当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倡导者、践行者、维护者,汇聚起建设美丽新宁夏的磅礴力量。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争当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倡导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从城市到农村、从干部到群众、从机关单位到街道社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教育各族干部群众要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民族团结理念,营造人人了解、关心和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高质量推进示范区创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这一使命任务,饱含着对宁夏的深厚期许。我们必须主动站位全国大局,在深学细悟笃行中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示范区创建,着眼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先行区与示范区相衔接,找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新宁夏建设的结合点,全面落实“四个统筹”“四项重点任务”,围绕认同、发展、治理三个维度,聚焦统筹推进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方面,细化具体评价标准,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机制,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建民族团结的幸福家园。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争当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维护者。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保障。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将民族工作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特色亮点品牌,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健全防范化解机制,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及时排查化解民族领域各种问题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执笔人:苗奇)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组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7期